第一百零三章 刘大爷的高见-《王道寒》


    第(2/3)页

    “你小子,这些还没搞明白吗?你想想看,你们为了让自己吃饱饭,却让那些失去粮食的人,忍饥挨饿,长此以后,他们会怎么看待你们?”

    “可我们没有去抢他们的粮食啊!我们抢得是城里,那些狗官们啊!”

    “那城里的他们,一不种地,二不给种地的人,应有的帮助,那他们的粮食哪里来的?”

    “他们是找种田的人,抢的粮食……”

    “呵呵……也对,他们抢种田人的粮食,害得种田的庄稼人,到处逃荒。而你们又从他们那里,把粮食抢了回去,这跟抢种田人的粮食,有什么区别,都不是抢吗?”

    话说到了这里,王宝山陷入了沉思。

    他们黑风军也确实如此,这样抢过去,抢过来,跟抢种田人家的粮食,又有什么区别,不都是抢。

    最终受苦的人,还是那些种田的庄稼人。

    若自己的快乐,是建立在大部分人的痛苦之上,那还能称得上快乐吗?心底的良心,真的过的去吗?

    这些都是王宝山之前,都没意识到的事情,要不是刘大爷现在提醒他,他或许不会想得那么多。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许并是如此了。

    “您这真是一言点醒梦中人啊!”

    他一直以后有空,并看会书,也能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就像这句话一般,他此时有所感悟,并随口就飙了出来。

    刘大爷摸了摸花白的胡须,笑了笑,这让王宝山看来,这位之前一直靠卖草鞋为生的老人家,似乎也有看透一切的智慧。

    “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只是你们没有想那么多而已……”

    王宝山心里,现在对这刘大爷,不禁起了无比的敬仰,连忙又问他:“那您觉得,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不再靠抢夺别人的粮食,而吃饱肚子?”

    刘大爷一听他这么问,似乎来了更大的兴致,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按照他的说法,是让王宝山所在的黑风军,先以屯兵耕种的方式,慢慢积累资源,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恰逢初春,莞平城的局势混乱,城外许多的灾民,涌进城里讨饥荒,正是无暇顾及他们的时候,可以趁此机会,好好地修整人手,开荒耕种。

    等秋后,收了粮食,再求发展不迟。

    不说这刘大爷的说辞,有何高见,但对于现在的黑风军来说,情况基本属实,也确实需要好好修整。

    王宝山对这些也有所了解,不然这次也没有时间,特意地回村报恩。

    他和刘大爷,又聊了些村里的情况,大致搞清楚了的原因。

    无非就是村里,没有多的粮食可吃,大家并带着老婆孩子,去了城里,做了乞丐要饭。

    而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家,走不了远路,只能在家苦熬,期盼着他们的儿孙,能带点吃的回来,孝敬他们。

    至于村里的富户,李老爷一家,早在一个多月前,举家搬回了城里,说是要躲避乡下的逃荒者,免得家人遭殃。

    据说当时,确实发生了一件事,让大家是痛心疾首。

    原来,村里从去年年底,就开始闹饥荒,再加上外地来的逃荒者,杂乱繁多。使得整个村里,挨冻受饿的人,一下子多了好几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