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农家学堂-《王道寒》


    第(1/3)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  农家学堂

    窗外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窗内孩童学子们,举目向前,消声静坐,这一幅无与伦比的场景,正是学堂内授课读书的画面,充满了莘莘的书卷之气。

    “开课面场圃,把歌话桑麻……”

    这是周秀,在今天这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学堂之上,给堂下在坐的二十多名,年幼的孩童们,上的第一堂课。

    她在给学童们,讲谈桑麻之前,让他们看了看,学堂外的情景。

    此时,离这座学堂,不远处的空旷处,罗布的水田里,农人们正在殷勤地劳作。

    现在,正值春末夏初,是插秧栽种的大好时节。

    这些淳朴孜孜的生产,和忙碌的画面,不禁让人心生向往,领略到了一种强烈的田园风味,和劳动生产的气息。

    甚至,在仿佛之间,还能清楚地嗅到,那些场圃上的泥土味;能够看到,在不久的将来,那些庄稼的成长,和收获……

    这就是王宝山的农兵营,和新建的农家学堂,所呈现出来的现实色彩。

    而周秀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他的耳边。

    现在的他,正站在离学堂不远的山脚下,听着山上传来的声音。回想着五天前,他从莞平城回来后,在到此时,仍旧有些迷惑的一些事情。

    就像,对于已经被周秀,改造成学堂的茅草棚屋来说,他内心的触动,也确实很大。

    先不说他自己的住所,被周秀征用了,改成学堂;就连他自己本人,似乎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全然听候了她的差遣。

    这一切,也怨不得别人,只能怪他自己,答应了周秀的一个条件。

    而对于周秀来说,换取这个条件的代价,就是她来到王宝山的农兵营内,帮助他开设学堂,教导黑风军里的孩童们,读书识字。

    至于是什么条件,周秀并没有跟他说明,只是说等时机到了,自然会跟他言明。

    这些疑惑的事,让他想想,都烦心。

    但为了那些孩童们,王宝山只得同意了周秀,一切都依着她的想法来。

    现在的他,找农兵营的人们,帮他在原来的那座小山下,靠着河边的地方,重新搭建了一处住所,还是三间的茅草棚屋。

    他住在这里,一是方便给周秀和周萍她们,挑水砍柴;二是离学堂也近,方便他时不时地过去,旁听一下,周秀的讲课。

    更方便他,随时都可以去农家学堂,找周秀借阅一下,她的藏书。

    周秀带着丫鬟周萍,一起从莞平城里,搬过来时,她家的那些藏书,也被王宝山,一并带了过来。

    现在,都被放在了学堂旁,周秀的住所里。

    “王大哥,又来了!”

    还没等他走到跟前,站在学堂外的周萍,并向他打着招呼。

    “是啊!今天是学堂开课的第一天,我过来看看……”

    “嗯……先生今天,可神气了,在学堂上一讲就是半天,说了好些的东西……”

    周萍似乎有些激动,连忙向王宝山,赞扬起了周秀。

    而在这时,周秀的声音,再次响起。只听她说:“桑,并是桑树,可饲养春蚕;而麻,是一种植草,它的皮可以制成纤丝,继而结绳织布……这不管是种桑,还是种麻,都是农家的人们,都该掌握的生产手艺。所以,在下面的教课中,我会给你们,着重地讲讲这桑麻,和它们的种植情况……”

    听到这里,王宝山不禁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他不明白这周秀,为何不先教那些孩童们认字,或是讲一些简单的东西,而是给他们讲起了什么桑麻。

    这真是让人奇怪,和难以理解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