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如果李端阳否认自己这篇论文缺乏创新,那么他又很明显是在闭着眼睛说谎话,因为在场的每个人都能听得出来,他这篇毕业论文可以说真的是毫无新意的。 所以,这是一个两难问题,在平淡之中却蕴含着杀机。 “我这篇论文真的没有创新。”李端阳平静地开口了,“不是我不想创新,而是我根本没有创新的能力。” 所有人听完李端阳这话都是两眼大睁,这样的回答是要承认自己的失败吗?. 然而李端阳接下来话音一转。 “纵观《黄帝内经》完成后的几千年来,中医的历史上又何曾有过创新?所有的也不过是补充和完善罢了。” “就拿《伤寒杂病论》来说,也不过是在具体的治法和方药上对《黄帝内经》进行了内容上的补充,其中在医理上有任何超越《黄帝内经》之处吗?” “没有!” “就拿《黄帝内经》的高度来说,它从一开始就已经站到了接下来几千年来中医继承史的顶端了,几千年来所有医道大家都没有任何的创新,我一个区区的中医生又何尝有创新的能力?” “就我目前的水平来说,能把《黄帝内经》中关于养生的论述理解清楚就已经不错了,怎么敢奢谈创新呢?” 李端阳这话一说完,全场一片寂静,下面还有几个学生悄悄地给李端阳竖起了大拇指,是啊,当今的中医生大都毕业了都不会脉诊甚至是舌诊,几乎没有任何临床治病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却要求学生们在毕业论文中写出什么创新之意来,这特么的可能吗? 这简直是在痴人说梦! “你这话说得也太绝对了吧,创新有大创新有小创新,能添加一味药,能新创出一副方子来,这也可以叫创新吗。”肖延红不以为然地道。 “当然,硬要说的话,这也算创新。”李端阳退了一步,“但很对不起,我本人并没有这样的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面临毕业的中医生,我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会看病,学会用前人的四诊诊断患者的病情,学会用前人的经方和验方来治疗病人的病情,而不是急急忙忙地要在药方上甚至是医理药理上来创新,我本人完全没有这样的能力。” “目前我只想先老老实实地学习和理解前人的医理、药理和方剂,扎扎实实地提升自己的医术。” 肖延红还想要说什么,张张嘴,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可以说一说的了。 中医创新本来就是个伪命题,最起码就目前的中医界整体水平来说就是一个伪命题,大家把好多优秀的传承都丢失掉了,很多以前能用中医来治疗的病现在反而治不了了,还奢谈什么创新! 目前整个中医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去学习和继承古中医的优秀和精华之处! 所以,让一个面临毕业的中医生在一篇毕业论文中写出新意来,这真的更是一个伪命题了! 坐在前排中间座位的校长唐纪荣面露沉思之色地看着李端阳。 李端阳的话,让他开始反思这几年来对中医毕业生论文答辩这一项的要求,以及,整个中医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