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摩西在荒漠中挣扎,直到带着还未泯灭希望的人走出埃及。 我要震撼我自己的灵魂! 我写小说就是为了把自己写得颤抖! 看了这么多年的网文,我忘掉了很多很多情节,因此,当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到,只有震撼灵魂的情节是不会被遗忘的。 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这本书的内容吧。 我研究过一段时间的神学。 所以我更能理解信仰是什么。 我其实翻看过其他人有关于神国的小说,大多数这类型的小说,可能由于作者没有深入地了解过,他们的小说里缺乏了一件很关键的事物。 信仰。 就是...你感觉好像确实主角是神,拥有神国什么的,但是,书里面的世界,对神明的信仰感,却是非常缺乏的。 有些小说里,会简单地使用信仰值,信仰计量表之类的。就好像信仰是一种理性的数字,它可以量化然后转化为能量... 如果这样,信仰也就成了一个冷冰冰的东西。 因为我是一个想着创新的人,所以我不喜欢,也不想用什么信仰值,更不想主角有什么系统之类的(我不喜欢系统)。 而我思考这个问题时,信仰就自然而然地,与我的故事联系起来。 在我眼里,信仰有其意义。 因此当我构思出克里斯托弗的剧情后,便能够明白,信仰足以震撼我的灵魂。 那么,我该以怎么样的思想去构思关于信仰的故事呢? 我经常思考,经常与自己辩论,不断地钻研神学,翻看各种书籍... 最终,我得到了自己的答案。 人是信仰神的,而神也是信任人的。 有了这个答案后,我得以更好地构筑我的故事。 而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 我得先让“晨伊”去信任人。 所以当晨伊会遇见克里斯托弗,在后者选择拯救后,那种信任感就已经开始建立起来了。 说到晨伊,有些人只看前面,然后留言说...什么有人性,不是他想看的神...然后不看了,还叫别人也别看... 看到这些评论是很难受的。 因为晨伊会是一位完全的人,也是完全的神。 我关于神学的知识影响了我。 完全的人与完全的神,其实是神学上的公论,本来就是不冲突的。 而如果从一开始写一位神获得人性,那样就会很奇怪... 所以我是写晨伊由一位人获得神性。 对了,有几位书友有留言说到过《我就是神!》,让我可以去学学。 那位作者也是老作者的,《我就是神!》我后来也有找时间看过,说实话确实有不少的受益,有点感谢那位作者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吧。 不过,两本书其实思路不太一样...确切来说,落脚点有些不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