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不不不,非登不愿,而是不知明公为何要如此?” 陈登一边解释,一边脑子里飞快开动头脑风暴,思索着说辞。下邳城占地广大,城中地势错综复杂,内城与外城犬牙交错,河道纵横,民居街坊之间各有水陆渠道相通,桥多路杂,若非土生土长的本地百姓,进了城是会迷路的。 更何况大水灌城后,道路和低洼之处会都被积水覆盖,曹军贸然进城,根本不知哪里有险,哪里有坑。 若有这么一张标注过的地图在手,不光是城中百姓无所遁形,路况虚实也尽在掌握,届时曹军便可来去自如,大大减少非必要伤亡。 但这个图,陈登却不想标记。 很显然,在地图上标注过民居点和路况虚实后,曹军一旦遭遇到百姓狙杀,报复起来会非常迅捷且严重。 “前番明公为报父仇,已两屠徐州,大失民望;今若再屠,恐失尽徐州民心啊。倘以此法破吕布,届时明公率军北还之日,孙策渡江来攻,何人能挡?” 陈登半是解释,半是规劝,希望能打消曹操的杀心。 闻言,曹操顿时一阵迟疑:“唔…元龙所言有理,可城中十万百姓决意助吕,今若不除,我三军将士岂不陡增伤亡?” “明公,请听我一言!” 陈登对曹操深深作了一揖,言辞恳切说道:“城中百姓受吕布蒙蔽,不知明公心怀天下,体恤百姓,故而才助纣为虐。某不才,愿凭三寸不烂之舌,为明公散去吕布羽翼,只待来日城破,我只需登高一呼,便叫全城百姓革食壶浆,出迎明公!” “哦?若百姓不从你言,仍负隅顽抗,如之奈何?”曹操蹙眉反问。 “那登便为明公绘制此图!!” “好!就依元龙之计!” 曹操朗声大笑,当场拍板定论。 这倒不是他心存仁慈,爱护徐州百姓,而是陈登所言确实在理。 他此次兵进徐州,百姓皆闻风丧胆,截至目前,已有数十万人拖家带口逃往江东;成为孙策治下之民;倘再屠一次徐州,那不但会失尽徐州民心,还会使更多百姓逃往江东。 如此,岂不是让孙策捡了个大便宜,再次白得几十万人口! 这也是孙策愿意借粮给曹军的主要原因之一。 只要徐州战事一直持续下去,徐州百姓就会因为战乱,源源不断地前往江东。即使吕布会因此败亡,最终也会形成“曹操得徐州之地,孙策得徐州之民”的局面。 谁亏谁赚,一目了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