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陆康认为袁术名为汉臣,实为逆贼,当即赶走袁术的使者,不与之来往,而且整修战备,准备迎敌。 袁术闻讯大怒,派遣孙策率三万大军,将庐江城池层层包围。 此时庐江城中仅有四千士卒。 陆康被迫固守城池,那些闲散在家的士兵听到孙策引兵包围庐江的消息,纷纷从老家奔至皖城(庐江郡治所),在深夜中沿绳攀爬而上,合力守卫城池。 这让城中士卒一下子增加到五千余人。 已被提拔为郡都尉的焦仲卿统领着两千士卒,驻守皖城北门,直面孙策。 期间,他多次请求出城与孙策决一死战,都被陆康以“孙策骁勇,不可力敌;今当固守,待敌自退”为由而否决。 于是双方人马就这么一天天的耗着。 孙策万万没想到,这场战争打得如此艰难,大军围城日久,庐江城仍旧岿然不动。 更恐怖的是,孙策此番攻打皖城,整整耗费了近两年时间,皖城才终于因士卒伤亡殆尽而被攻陷。 庐江城破时,陆康再次制止了焦仲卿与孙策拼命的举动,让他留着有用之身,回到家乡好好生活,不必为自己做无谓的牺牲。同时,陆康将陆氏一族一名11岁的男孩挑出来,偷偷送出城外,安置到了老家吴郡。 这个男孩叫陆逊。 城破之后,陆康随之病逝,城中陆氏族人残灭近半,差点被孙策灭族。 焦仲卿埋葬了陆康之后,推说“老母在堂,幼妹在下,不便远离,只愿做一个庐江小吏”,拒绝了孙策的招揽。 此时已是兴平二年(195年)。 攻破庐江后,孙策驻军皖城,满心憧憬着袁术能兑现诺言,封他为庐江太守。 但袁术并没有兑现此前的承诺,转头把庐江太守的位子交给了自己的亲信部将刘勋,将孙策晾在了一边。 孙策以血腥手段攻破庐江的举动,也让他的舅舅吴景、堂兄孙贲也受到了牵连。 扬州刺史刘繇为防止自己也遭遇和陆康一样的悲惨结局,率先加紧了防范,连夜将这吴景和孙贲赶出了曲阿。 令樊能、于糜屯横江;张英屯当利口。 孙贲原为丹阳都尉、吴景原为丹阳太守,二人被逐出屈阿后,无奈只得屯驻历阳。 刘繇刚刚布防完毕,袁术就派遣惠衢为扬州刺史,携领吴景、孙贲两人引兵进攻张英、樊能等人。 吴景、孙贲打了好几个月,毫无进展。 孙策趁机再次向袁术提议:借兵过江,荡平江东,等击败了江东群雄,我们就渡过长江向南发展。 袁术一听大喜,江东此时有曲阿刘繇、会稽王朗、吴郡严白虎等众多强敌,就算孙氏一族到了江东也掀不起什么大浪,而打发走孙氏一族后,自己在江北也能过得更安心。 袁术调拨一千多士兵,十来匹马,交给了孙策,心想着就靠这点兵马,孙策怎么也不可能轻松摆平江东群雄。 孙策率千余人抵达历阳,和舅舅等人合兵一处,部众很快达到了五千多人。 随后,孙策整军进攻,攻破了横江、当利两渡口,冲入了江东腹地,开始了新的扩疆大业。 此次东渡长江,让孙氏家族自此开始腾飞。 也让孙策死亡倒计时陡然加快。 长江以北势力错综庞杂,长江以南地区却不一样,这里多为地方大族所自行整合的军事力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