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半生回忆录》
第(2/3)页
阿飞从外婆的口中得知,小时候家里异常贫穷,阿飞的外婆独自养育着七个儿女。
阿飞有三个舅舅。母亲则是最小的妹妹,在很久以前辍学去跟了一位老师傅学了裁缝,那个年代读书对于很多人来讲真的是一种梦想。
高昂的学费不是任何人的家庭都能够承担的起,和阿飞父亲结婚生育下阿飞,双方就去了广州打拼。
南方让多少人都为之痴迷葬身,八十年代的高速经济建设奔小康,而在后来阿飞的母亲毅然决定辞职回到农村,只是因为那个骨血让她牵肠挂肚,他们租下了小镇的街头的一间门面房,做着小卖部,另外一边则是阿飞母亲的裁缝柜,日常的开销都是阿飞母亲在维持在,不然以后的日子他家也不会将这个地皮靠着节省买了下来。
在未去外省前,阿飞都是和母亲一起睡着,尽管那个时候他已经八九岁了,在别人看来早就该和母亲分开,只是那间店面太小,并不足以安置下两张床。
在这个小镇上,这一条街都是麻将馆和酒馆。每天从早到晚都有人不断在街边随意小便,有喝多酒的老头,有嗜赌的年轻人,也有很多去看热闹的中年人。
这样一个市井当中,融杂着百味人生。每一次村里播放帆布电影,引得许多人搬着家中的长凳去围观,他们没有过梦想,一辈子也许都没有出去过,世界的变化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只知道什么时候地里的庄稼该去浇水,该去施肥。
傍晚时分在街头花个两毛钱,打上一缸高粱或者泡的苞米酒,与其他人闲谈着一些奇闻趣事,这就是几十年不变的生活。
阿飞和母亲去外省前,将小店的物品,都托付给了阿飞的外婆,裁缝柜也用布盖起来了,外婆则是去进了一些香蜡黄表,在初一或者十五做生意。
得知阿飞要回家了,久违的喜悦在父母脸上洋溢着。阿飞的母亲和我们一样,在家做了很多好吃的,当阿飞回到家第一句话,便是上前拥抱着母亲道,我好想你啊。
在这两天当中阿飞没有出去玩,整天都围着父母的身边。珍惜这短暂的时光。
在学校一个宿舍下,有几个家庭条件都要比阿飞好的多,那个时候很流行着李宁和安踏,当有一条安踏的裤子或者鞋子的时候,都要像他投去羡慕的眼光。
同学之间的攀比,可能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彰显出来了。阿飞从未要求父母亲去给他买什么名牌的衣物,对于他来讲,这样是在剥削至亲的劳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