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农耕注解-《王道寒》


    第(2/3)页

    “难怪大叔,一直跟他们一样,来无影去踪,一些做法,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原来也是一名修行者!”

    这些也就算了,他想不通的是修行世界的人们,难道都是这样吗?

    从他认识的那些修行者们,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神通,和古里古怪的行为来看,似乎都是如此,也怪不得他会想不通了。

    过了一会,快到中午的时候,王宝山收拾了一下心情,回了他的茅草棚屋。

    现在养父走了,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让他突然感觉有些落寞。

    “是啊!自己的路还是得自己去走啊!”

    想到这句话,他也就不再七想八想,在茅草棚屋内,拿出了王易就给他的《农耕注解》,看了起来。

    这一看,他就看到了晚上,跟他当初看那本《王道》的时候一样,若不是肚子咕咕叫,他都不会停下来。

    而且,在看书的过程中,他的额头上,那颗乌黑的珠子,再次显现了出来。

    就如同,是他的第三只眼睛一般,正陪着他,一起观看这书里的内容。

    只是跟以往的情况一样,他仍然对此,惘然不知。

    而在这半天的功夫里,他竟然翻看了大半的书页,人也没有感到不适,反而是越看越起劲的感觉。

    不知这本书的魅力太大,还是那颗乌黑的珠子,在起作用,竟然能让他越看越精神。

    通过翻看这本《农耕注解》,王宝山发现它的里面,讲述地全是关于耕种的事。

    比如书里说:一年中有四季,春夏秋冬,又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在每个季节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的天气情况。

    还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只有如此,耕种的农作物,才会顺应天时地利,才会生长出,好又多的粮食出来……

    在了解了这些知识后,王宝山空空如也的脑袋瓜子,也变得活络了起来,不再像之前那般,浑浑噩噩了。

    还是那句老话,多看点书,还是有帮助的!

    有了这些知识,他并可以去帮助更多的人,教他们观气候,耕种不同的农作物,这样便可以使他们脱离饥饿,不用再去逃荒了。

    因为据他这么多年,在村里的生活中,发现村民们,都只是盲目地按照地主们,给的方法耕种。

    并没有像这本《农耕注解》里面,说的那样,合理地利用土地,才导致很多田地里的庄稼,收成都不好,几乎年年收成偏低。

    所以,才使得村里的人,每年都得跑出去逃荒。

    他不知道除了他们村,其他地方的村落,是不是也是一样。但从以往每年出现的逃荒者来看,应该都差不多。

    一想到可以帮助别人,或自己,不再忍饥挨饿,王宝山心里那就别提多高兴了。

    眼看天色要黑了,他随便做了点吃的,算是晚饭。

    吃过后,他有点上一堆火柴,用在照明,他打算挑灯夜读,准备好好看看这本,沾染了他的养父王易,花费那么多年心血,才收集整理的《农耕注解》。

    这一夜,似乎注定王宝山会无眠,直到第二天天光大亮,他带着不舍,在饥渴难耐的副作用下,才放下手里的书,摸着肚子,去准备吃的东西。

    一切又好像回到了数月前,他在黑风岭伙房后山的生活,平静而惬意。

    除了看书,还是看书,他饿了就随便做点吃的。好在他的养父王易走前,给他留了些食材,不至于他挨饿。

    这样的日子,一晃并是五天。

    王宝山在这五天里,从《农耕注解》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让他如同了解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般,使得他这些天来,一直处在一种高度的亢奋之中。

    而那颗乌黑的珠子,也会在他看书的时候,毫无声息地显现出来,陪着他一同观看。

    只是,对于这一切,王宝山毫无察觉而已。
    第(2/3)页